2006年6月29日 《扬子晚报》刊登一篇报道:
姓名同音惹麻烦,一女录取又被退回
家住盐城滨海的王先生遇到了苦恼事,由于女儿与儿子的姓名读音相同,结果造成了误会,女儿考上了一所学校,当校方打电话通知到家里时,却被不知情的儿子拒绝了。
今日凌晨零点时分,本报热线接到 王 先生的电话,他焦急地叙述了事情过程:他女儿20岁,名叫王浩,上的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的是餐饮旅游专业;儿子18岁,名叫王昊,上的是重点高中。今年儿子参加了6月份的高考,而女儿在5月份则参加了对口单招考试。儿子的高考分数已经下来,达到了本二分数线。女儿文化分328,专业分72,正在等待消息。昨天傍晚女儿无比伤心地告诉王先生,当天班主任说她被一个隶属于南京某职业技术学院的成人教育学院录取了,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又被退档回来,她非常难过。 王先生也觉得不能理解,然而就在此时,旁边的儿子忽然说出了一件事,原来当天上午,他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声称是南京某学院的老师打来电话,询问有没有叫王浩的,儿子以为说的就是他,说自己就是,老师问他是否愿意到他们学校,儿子一听是技术学院,想到自己已经达到了本二分数线,就一口拒绝了。直到晚上姐姐提到此事,他才想起电话原来不是打给他的。幸好还有该学院老师留下的电话,王先生急忙打过去,但老师告诉他,录取已定,无法更改。 王先生无计可施,只好打电话向本报求助。
今天上午记者联系上该学院的梁老师,她告诉记者,这次招生工作非常谨慎,为此院长还特地召开会议,告诉每一位老师,每个家庭住址都要核实。一旦考生回绝,老师都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分析今年的形势,因为今年生源多,计划少,每一个考生都要珍惜被录取的机会。昨天晚上, 王先生就打电话找到了她,她赶紧向院长汇报,院长立即找来了打电话到王先生 家的老师,这名老师称,当时考生一口回绝,态度非常坚决,老师以为他是考生哥哥或者其他人,说话肯定能作主,只好退档。招生工作本来是昨天上午结束,一直到昨天下午5点钟,所有负责招生的人才全部撤离,因此如果昨天下午4点钟之前,王先生打电话给她,那还有挽救的办法,现在一切都晚了。去年曾经有后期补录,如果今年有,那么学校一定录取该生,如果没有,那就实在无能为力了。(王冠 晓林 民仆)
姓名,人人都有,天天使用,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个人代号与符号。姓名,是个人的代词,是个体从事一切社会活动区别于他人的标志,它伴随你的一生,如影相随时刻不离;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过程中,往往第一印象,首先会通过姓名获取。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小孩一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家长为其取名登记户籍入册。人的姓名是进行一切社会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凭证,出生证、身份证、准考证、产权证、驾驶证、护照、执照、存折等等,都无不写上尊姓大名。一个人的姓名要使用一辈子,给孩子取名一定要慎重,免得后悔和带来麻烦。
姓名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名字不但要有精、气、神,还要体现如意吉祥、响亮上口、易记易写、充满个性。一个音、形、义具佳、真、善、美涵盖的好名字,昭示着一个光彩夺目的人生,会给自己的健康、事业、婚姻、家庭带来好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国外的快餐文化大量的涌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姓名文化也出现了追求简洁快速的倾向。目前,我国人名出现了,同姓同名太多,名字缺乏佳义等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并已经引起了专家和有识之士的重视。
我国是一个同名率很高的国家,随着大小姓氏距离的加大和取名的随意性的增强,同名问题将进一步严重,专家称之为“同名危机”。
我们常见的起名方式是“姓氏加名字”。姓氏是一个人血统所出的家族标记,除被个人使用外,在一定的范围内还带有普遍性,因此,在一个同姓群体中,人们不仅使用共同的姓氏,而且都在有限的汉字中选取名字。
据统计,目前正在使用的汉族姓氏有三千个,经常使用的有五百个,而有大约87%的姓氏集中在一百个大姓上,占汉姓人口1%以上的大姓,前十位分别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大约是中国人口的5.5亿。
在中国,姓氏的集中和为孩子取单名的人过多,是造成大量重名的主要原因。
在北京,叫王涛的人有一万多个,叫张颖、张力的人超过四千个,叫王军、王红、李明、李杰、张华、张亮、刘勇、刘刚的人都在一千人以上;在上海,叫王小妹的有一万三千多人;在沈阳,有四千八百多个刘淑珍,四千三百多个王玉兰,另外还有王伟、李伟、李杰各三千多人;在天津,有张颖、张力、张英、张健各两千多人;在广州,有梁妹、陈妹各两千多人。同姓同名问题,不仅给当事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还在户籍管理、社会治安、邮电通讯、银行储蓄、医疗保险等方面,引起了诸多问题。
在取名的过程中,人名用字过于集中,也是造成大量重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男性名用字最频繁的前30个子是:明、国、文、华、德、建、志、永、林、成、军、平、福、荣、生、海、金、忠、伟、玉、兴、祥、强、清、春、庆、宝、新、东、光。女性名用字最频繁的前30个字是:英、秀、玉、华、珍、兰、芳、丽、淑、桂、凤、素、梅、美、玲、红、春、云、琴、惠、霞、金、萍、荣、清、燕、小、艳、文、娟。
人名用字如此集中,以至父母为孩子起名时,难以提取其他可以替用的字,如果是单名,重名率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
作一个理论上的假设,如果从5000个汉字中取单名的话,那仅仅只有5000个名字可用,这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而如果取双名的话,汉字的选择就可达到2500万组合,再加上姓氏的不同,重名的机率可大大减少。
另一个值得忧虑的现象是人名缺乏佳义。由于单名的流行和人名用字的过于集中,人名的含义也就缺乏个性色彩,千篇一律的名字,容易使名字光成为一个符号,而丧失了它寄寓希望的作用和教育意义。有的名字,尤其是单名意义比较简单,达不到教育效果,这一点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最大。儿童非常珍视自己的名字,名字的意义会影响到他对人生的看法,如果名字缺乏佳义,他的心里会有一种茫然失落的感觉,显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不利。
名字缺乏佳义另一个原因是取名人的文化程度不高,无法表达深层的思想内涵。一些家长给孩子取名时随大流,就是因文化水平低,而力不从心的表现。
还有一些取名,字义虽好,但在语言和读音上,可能会引起笑话或误会。
例如:吴福寿(无福寿)、纪丹(鸡蛋)、韩渊(含冤)、杜子达(肚子大)、黄崇(蝗虫)等等。
在取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的问题,还要注意姓与名的搭配问题、普通话与方言的发音问题,尽可能地避免容易引起歧义和产生误会的名字。
还有些家长取名,把洋名夹带在姓名中,比如:朱约翰、王玛丽、张彼德等等。洋人名字的音译字,除了带点洋味外,没有什么确定的汉字意义,我们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我们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有属于自己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我们是世界上一个伟大而值得骄傲的民族,为何看低自己去崇拜洋人呢?
汉语文字在表义、象形、谐音、隐喻等方面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使中国人的汉语名字在传意、抒怀和寄情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
起名是一种文化行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应该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高尚的思想内涵,无愧于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称号。